「狹路相逢勇者勝」出自於戰國時代秦國與趙國的閼於之戰,閼與位於山谷之間地勢狹窄,不利施展計謀或戰術,兩軍交戰只能短兵相接,硬打硬扛。勝負全憑每個士兵的武勇與膽氣,趙國在大將趙奢的帶領下,將士用命,最後慘勝收場,也給了變法後戰無不勝的秦國一次狠狠的反擊。
在戰國這樣的大爭之時,國與國的競爭是極其殘酷與現實的,動不動就要賠上性命,但競爭的本質就是如此,既要分出勝負,也要付出代價。
換做人與人的競爭與比較,儘管不會失去性命,那也得看看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換取成功與勝利呢?而這真的值得嗎?
競爭只是徒勞
之前看過一些討論這方面的文章,分析競爭對個人而言是百害而無一利,無非失敗的一方不僅蒙受損失,也致使挫折沮喪,勝者縱然一時得利,但也惶惶不安,深怕下一次就敗下陣來,而且個人不可能永遠勝利,那等待的就必然是失敗。
再進一步說,何謂勝、何謂敗也難以定義,就各憑想像,尤其在愈趨複雜的社會中,每個人身處的情境不同、背景不同,渴求與想望也不同,哪還有什麼必然的成敗標準。
那陷於競爭與比較之中,金錢財糧固然有所損失,但心裡受苦煩惱,更是煎熬備至,誠可為無謂之極。
因為膽怯而逃避競爭?
但是,又是但是,儘管知其所以然,才剛想放下比較的想法時,心中總會冒出一個聲音,說著:「想臨陣脫逃嗎?不想比是強者才能說的,你只是輸了賴皮想逃避而已。」
就像是遊戲太難,玩不下去,就說不好玩不玩了;考試成績差,就說我對這個沒興趣,不想讀;錢賺得比別人少,就說我重視的是工作的成就感,不是錢。總之,就是輸家的藉口
不想比較,只能像是獨孤求敗那樣,已經站在頂端了,才有資格說不玩了,我要退隱山林了。f你都還沒有在江湖走跳,都還沒有證明自己的實力,哪有資格說退隱,應該說是被淘汰出局吧!
想到這裡就覺得不競爭,不是不去,是不敢,是逃避,是可恥的、是怯懦的、是被看不起的,那該怎麼辦呢?
遠離競爭是勇氣的表現
這雖然沒有什麼好得意,不過,這樣的我似乎並不孤單。
在《討好自己就夠了》書中,就有一段話是在分析這樣的情緒,也打開我的思維框架。
我所認為的強者,不是打贏別人,而是有勇氣退出不必要的競爭。所以,拋開無謂的裝腔作勢或退出不需要的競賽吧!然後找出對自己而言很重要、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物。
離開競爭並不是膽小的行為,反而是真正的強者,敢不屈從於社會,敢迎向社會質疑的眼光,認清自己想要的,也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
所以,遠離不是逃,不是因為怯懦,而是開始覺察內心真正的聲音,並為了自己而生出勇氣去遠離它。
逐漸對自己有信心,逐漸肯定自己的價值,讓遠離競爭的心態萌芽茁壯,狠狠打臉心中那個貶低自己的聲音。
成績好壞是我自己的成績,我覺得低,沒辦法上我想要的科系,我就認真一點;錢賺得多還是少,是我在花,我覺得不夠花,就想辦法多賺一點,那都是我的事,跟與別人的比較無關,走自己的路,不隨他人起舞,那才是真正的勇氣。
狹路相逢勇者勝,掉頭也勝,畢竟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勝,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輸家,那應該是你用了不適合你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