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鯉魚躍龍門,你我都行!【隱性潛能】讀書筆記#1
隱性潛能?都「潛能」了,還「隱性」 「潛…
Vico’s Reading Corner
隱性潛能?都「潛能」了,還「隱性」 「潛…
「狹路相逢勇者勝」出自於戰國時代秦國與…
桌面上的文件堆得滿滿的,改過的、沒改過的都混在一起,腦中思緒也總是一片混屯。那該怎麼整理呢?參考了《少做一點不會死》這本書的內容,摘要3個重點。
如果人們花了這麼多時間、精神、心力在工作上,自然也會想要更多的回饋,也把更多的期許寄託在工作上,只不過每個人的寄託各有不同。
如果你在忙碌工作中,出現了一些空閒時間,你會有什麼感覺呢?覺得「從容」、「悠哉」,還是「不安」、「慌張」
簡單來說,吸引力法則就是「豐盛吸引豐盛,匱乏吸引匱乏,感恩吸引感恩,痛苦吸引痛苦。」因為,外在世界是內心建構出來的,外在如何呈現端賴內心如何認知,總之,相信什麼就顯化什麼。
待辦清單上的每件事都非做不可嗎?有沒有哪些事情根本就不需要做,或是應該盡量少做?畢竟「習慣性焦慮」的起源就是覺得「每件事都該做」,如果能夠將不需要的事情捨棄掉,自然就能減少焦慮的產生。
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生活品質是必須的,但當忙碌與焦慮的時候,卻變成奢侈品,追求生活品質就變成不應該或不必要的,甚至會讓人覺得內疚、有罪惡感。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格外重要,用日常的一舉一動,從外部影響內部,預防「習慣性焦慮」。
「這份工作你真的想做一輩子嗎?最勵志的轉職指引,讓你的職涯下半場更加閃亮」,光看書名,不用猜就可以知道內容是在講「轉職」,但書中不僅僅談論轉職而已,而是更進一步地分享追尋人生目標、志業或夢想的歷程。
公衛學者卻來寫邏輯思辯的書,這出於什麼樣的想法?在網路上搜尋「漢斯.羅斯林」就找到這本《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進一步認識他的生平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