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上那個破班了,試試當個行動的波希米亞人。【現在的工作方式還能持續多久?:未來人的行動波希米亞式工作與生活】讀後感#1

這本書就跟書名中的「波西米亞」一樣難以歸類。雖然主題單一,但用途廣泛,可以當作一本職場工作書,也可以是一本教你怎麼成為自媒體的書、一本創業指南、一本未來趨勢的書、一本生活風格的書,甚至可以當成一本自我探索、自我成長的勵志書。

行動的波西米亞人
書名:現在的工作方式還能持續多久 作者:本田質之、四角大輔

怎麼說呢?就從書名的副標題「行動的波西米亞式工作與生活」說起吧!

行動的波希米亞人

書中說行動是意思是「可動的、易變的、具有機動性的、移動式的」

波西米亞人指的則是「反世俗成規的人、生活放蕩不羈的人」

結合起來,行動的波西米亞人就是

「不過分被古老習俗拘束,可以自由發想,擁有創造性思考的人」

「把自己喜歡的事當成生活型態的中心,過著一種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並讓自己能夠始終保持自我,掌握自己的人生,進而將工作、表現、生活品質提升到極限。」

聽起來有點遙不可及,但作者說這絕對不是在做白日夢,也不需要靠家世、天賦或運氣,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但不可能今天想一想,明天就馬上實現,得要一步一步來。

行動的波希米亞人長怎麼樣?特色3+1

再更明確一點勾勒「行動的波西米亞人」的樣貌,書中提到3個核心重點。

選擇居住地的標準是生活型態,而非工作型態

生活就像一場旅行

工作與私人生活不再有區隔

他們依照自己的喜好,過著自由自在地生活,住在自己喜歡的地方。以想做的事為中心,尋找理想的居住地點,考量的不再只有交通跟生活機能。

但也不因此受到固定地點的約束,可以不斷地轉換居所,想到哪看看就去哪看看,接受不同的刺激。一方面可以讓自己思考靈活及彈性調整,不受限於刻板偏見;一方面也更能接受新的想法與價值,增加面對變化的能力。

生活型態則是由自己打造,不受任何人拘束,也不再仰賴組織,只在自己想工作的時候工作,在自己喜歡的地點,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免去長時間的通勤,也不必接受上司缺乏效率的指示,更不用在不以為然的情緒中浪費時間。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在具有意義,從早到晚做的每一件事既是工作、也是興趣、也是遊戲、也是休息,相互之間沒有界線,就是生活。

額外的+1,「生活型態X旅行X事業」

結合上述3者,將理想的生活型態、獨特的創意想法跟自己想做的事相乘,就能帶來改變。而且,相乘的元素分得愈細愈強大,打造出獨一無二的你。

獨一無二的你
生活型態*旅行*事業,成為獨一無二的你 圖/截自本書

最終,從時間、場所、公司及收入來源等等限制中徹底解放,達到「無論在思考或行動上都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7個方法,成為行動的波希米亞人

掌握「最低限度的生活花費」

書中說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花費」,是讓自己與家人維持健康生活所需最低限度的花費。

只保留最基本的開銷,花一點點錢就能生活,知道自己其實並不缺錢,就能減少對金錢的依賴,不再因金錢而焦慮,從而有勇氣把錢花在人生眞正需要的事物上,背負風險接受挑戰,踏上自由的捷徑。

除了金錢,物品也是一樣,把「不需要的事物最小化」,才能把「重要的事物最大化」,這些能夠最大化的事物中,包含了「勇氣與行動力」,以及「人生的自由度」。

累積為人生打下基礎的經驗

顯而易見的,追求夢想的前提是擁有必備的基本功,想遠距溝通,就要會用網路及視訊軟體;想寫作,就要會打字或語音軟體;想住在國外,就要會當地語言,別說自己處處受限,這些都可以靠自己自學而成的,只是需要投入時間與精神。

沒有時間去外面上課,書中說將現在的職場當成「領到錢的職業訓練所」,你的上司與前輩都是訓練員,工作則是訓練課程,最後這些技能與我們的獨創性相乘,才能開展未來的生活。

徹底追求喜愛的事物,確立「個人品牌」

找到並投入「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這是一切的開端,也是一切的目的,沒有這一點,其他都不成立。

面對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才能發揮創意,才能一直保持高度的專注力,願意投資人生最大的熱情、時間與金錢,得到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最後在這樣的表現中,會產生獨一無二的市場價值。

書中說,我彷佛可以聽到有人說:「我沒有感興趣的事。」但作者認為,不管是誰,生命中一定都有個這樣的事物,線索多半隱藏在童年裡。每個人小時候一定都有讓自己著迷的遊戲,而這些遊戲或許非常不起眼。

去找出來吧!

善用小眾媒體與社群網站的傳播力,製作獨一無二的內容

現今這個時代,愈是小眾,品牌與內容的價值愈高。鑽研自己眞正想做的事,透過社群網站或媒體傳播資訊,就能逐漸形成獨一無二的內容,對這些內容感興趣的人也會現身。

讓人想在社群網站上追蹤的,不是狗啊、美景啊、咖啡啊、音樂啊,有什麼就貼什麼的人,而是鎖定某個主題持續狂熱發聲的人。

你會在鍥而不捨地反覆研究、不間斷地持續傳播中,逐漸被凸顯出來,成爲更多人需要的內容提供者。最後,你將成為這件事、這個領域的意見領袖,累積許多來自粉絲的需求與感謝,而這些也會爲你帶來工作及收入。

創造多管道的小額收入及交換技能

第一點講節流,這一點是開源,告訴我們不上班錢從哪裡來?

有了獨一無二的產出,就有機會創造多種小額的收入來源,不論是顧問、寫作、線上社群、交換技能、代言人等各種型態都可以,每一樣的收入不見得很多,但隨著來源增加,累積下來也是不無小補並分散風險。

另外,盡量不要被單一工作或責任範圍太大的工作綁住,如果只仰賴單一公司,一有狀況,如經濟不景氣、業績下滑,導致被減薪或裁員,馬上就會陷入困境,誰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景氣變動或客戶的業績等自己無法掌握的事物耍得團團轉。

多元收入管道
多元收入管道 圖/截自本書

旅行本身就是生活與工作-找回原本的自己,取得終極的自由

前面曾提到不知道自己內心喜愛什麼的時候,可以回顧童年,作者更建議去旅行,現在立刻去旅行,說不定在旅途中可以遇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方式,或是撼動內心的事物。

其次,旅行中全部的時間都屬於自己,體驗自己如何運用時間,如何過生活,在旅行中面對不同經歷與未預期的狀況,也可以建構難以動搖的決心及柔軟應付變化的心態。

遵循自己的意志設計人生

最後一點,是心理建設,書中說要不畏懼失敗,不斷實驗與挑戰,如此才能打開人生全新的入口,雖然這個責任重大又困難,但也可以擁有全憑自己的判斷,全由自己掌握的喜悅。

怎麼樣的人適合行動波希米亞式的生活?

書中列出幾個特點,

有創造性的人

能夠持續實驗的人

想靠個人專業性生活的人

擁有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獨特性、靈感相乘,成為獨一無二的人

可以自我管理的人

有這些特點很好,沒有也大可不用擔心。

不論自己有沒有這些特點,問問自己「我想做的是什麼?」、「有沒有把自己安頓在真正想待的地方,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如果沒有,反而「拼了命將人生大半的時間浪費在其他地方或其他事情上」、「明明知道自己的人生不應該是這樣,卻還是一直活在錯誤的歸屬地」,這樣的你想要改變嗎?

只要有那顆想要改變的心,就適合成為行動的波西米亞人,而那些特點也就會慢慢浮現出來。

行動的波希米亞人三項準備工作

分為裝備、科技及身心狀態三項

裝備:輕量、體積小、可折疊、多功能、可以空出雙手

科技:智慧裝置(如手機、平板、筆電)、網路、適用的軟體

身心狀態:創造每天的生活常規,包含作息、飲食、運動

另外,書中非常強調「科技」的重要性,因為有了智慧手機,有了網路,才有可能進行遠距的溝通交流與協力工作,也才能孕育出這種生活型態。

所以,務必要掌握最新的科技,因為這本書是2017年出版的,介紹的內容不確定現在適不適用,所以,科技的部分,就需要自己多多研究才行。

結論: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節錄書中的一段話當作結論

任何人都有權利找出自己想做的事,把這件事當成生活的中心。而我相信,這正是「打造自己的人生」,這麼做正是「過著藝術家一般的生活」。

與其過度在意問遭的眼光,過於迎合社會氣氛,不如傾聽「內心微弱的聲音」,相信直覺告訴我們的方向,朝著那裡前進。

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生活方式,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請務必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靠著自己的雙手繼續設計你的人生。

最後,如你仍然質疑成為行動的波西米亞人真的那麼好嗎?

作者說:「我感受到的,是活著的喜悅。」

書籍介紹

書名:現在的工作方式還能持續多久?:未來人的行動波希米亞式工作與生活

作者:本田直之、四角大輔

譯者:林詠純

出版社:方智出版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 / 12

延伸閱讀

「起跳」與「落地」的那一刻!【這份工作你真的想做一輩子嗎?】讀後感

給讀到這裡的你
我是Vico,謝謝你在無邊無際的網路資訊裡看到這篇文章,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希望看完之後能帶給你一點點收穫與慰藉,還有我衷心的祝福!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