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為他人的情緒而苦惱嗎?5種情境模擬,讓你重拾心情平靜~「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讀書筆記#2

你也曾經受他人情緒所苦嗎?

我自己算是個情緒化的人,一點小事就會讓自己受到衝擊,但不懂得調整轉念,只會用壓抑的方式,表面看不出來,但心裡波濤洶湧,前一篇文章分享了7個調整自己思考的方法,也希望自己可以擺脫「情緒化思考」的困境。

或許是物以類聚吧!除了自己情緒化之外,身邊的人也都情緒化,有歇斯底里的媽媽、暴躁易怒的主管、趾高氣昂又自以為委屈的同事、冥頑不靈講都講不聽的客戶,網路上還有一個專門抱怨公司的社團,三不五時就有酸民留言,覺得情緒海嘯總是一波又一波…

你也跟我一樣受他人情緒所苦嗎?要到哪天才能解脫?我們該怎麼辦才好?就這樣任由他人情緒的侵襲嗎?

看到本書第6章的時候,覺得這就是我的日常,也是我的解答。

不攻擊也不逃避,而是劃清自己與他人的領域,尊重他人也善待自己,不要傷害別人也不讓自己受傷,與情緒化的人和平相處。

書名: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
書名: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作者:水島廣子

書中舉了5種情境,都是日常生活常見的狀況,用短短的篇幅分享面對的態度,挑一個受用的吧!

但在此之前,本章的副標題提到「情緒化的人,其實是受困的弱者」,儘管我們感覺受到侵犯,但如果更寬容的角度看待,對自己、對他們都更有擺脫情緒化的可能!

遷怒他人的火爆主管

書裡面超直接,一句話「可以的話,當然最好是換工作」。

這真的是最一勞永逸的方式,畢竟每天都要面對他,天天面對一座火山真的受不了,但工作也不是說換就換,而且搞不好下個工作也可能一樣類型的主管,還是得有應對方法。

如果不能離職,那就將情緒化的主管當成陷入困境的普通人,看似強勢的外表其實是極為弱小的存在,怕被部下看輕、怕被主管否定,每天惶惶恐恐,只會用憤怒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表面上的薄弱自信。

所以,當自己被莫名遷怒或大聲斥責的時候,就回應對方「不好意思」或「是我不好」,但這裡的不好意思並不是為了正確與否而道歉,只是對困擾到必須遷怒的可憐人所給的同情,他的領域說真的我們也管不著,也是一項保護自己不被職權騷擾傷害的智慧。

突如其來的語言暴力

具體的狀況可能發生在家裡、職場,甚至朋友聚餐等,例如「你就是這麼不用心,講這麼多次都不改」、「每次都做錯,腦子有問題嗎?」、「為什麼不能幫忙?不然誰要做?」、「你怎麼胖這麼多?」、「你薪水好少,怎麼養家?」、等等。

以上都是我遇過的語言暴力,唉…就說我身邊都是情緒化的人。

當下,可能火氣就會上來,卻又不敢當場翻臉回擊,只會支支吾吾的,覺得我反應怎麼這麼慢,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沒能給他嘴回去!也會生悶氣,覺得憑什麼瞧不起我,但氣過之後,我又會後悔,怪自己修養不夠,別人隨便一句話,自己馬上就跳腳,是不是很情緒化!

書中說遇到的時候,首先,安慰一下受到嚴重衝擊的自己,接受我現在非常惱火的情緒,不爽是理所當然的,並將之視為對方領域裡的問題,不再理會。

有時也會伴隨當時應該做得更好的懊惱,但要告訴自己,要在當場馬上做出冷靜且適當的反擊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必為了沒有適時反擊而苛責眨低自己,然後專心地療癒自己擺脫被情緒綁架的狀態。

套一句倚天屠龍記裡的話:「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在他的領域中講他的話終究是他的事,跟自己沒半毛錢關係。

隨機碰上的正義魔人

這個跟自己的關係沒有這麼直接,但儘管只是遇到愛管間事的陌生人,為什麼心情也受到影響呢?

首先,跟前一點一樣,對方的行為侵害到自己的領域,被不認識的人批評,而感到憤怒。

其次,雖說正義魔人,大多都只是愛管閒事,但有時管的東西也不是沒道理,例如在餐廳突然指正說「年輕人聊天就聊天,不要這麼大聲,吵到別人了!」,聽到這種,就讓人超級尷尬。

同時也會因為覺得做了不應該做的事,而感到心虛,給了別人攻擊自己的機會,而讓怒氣更為高漲。

說其實,自己的行為並不見得給別人添麻煩,也不是犯罪行為,只要知道「這不過是對方自己覺得不快而已,就能撫平自己的心情」,同時也提醒自己以後不要這樣做就好了。

網路世界的罵戰

在網路社群媒體上,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很容易擦槍走火,無意間的發言就可能突然引發他人的罵戰攻擊。

網路社群也特別容易聚集情緒化的人,平常看起來說話溫和的人,一旦躲在鍵盤後,因為匿名發言,變得沒有顧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反正別人也不認識我、也奈何不了我,在不用負責任的情境下,很容易迷失自己,任由情緒四處發洩,到處發言攻擊別人。

而且網路散佈快,相互衝突讓狀況不斷擴散,蔓延而逐漸失控,面臨這樣的處境會憤怒生氣也是理所當然,別人怎麼可以任意否定我,評論我。

書中說與其覺得自己遭遇攻擊,不如思考自己的發言,是不是碰觸到很多人內心的傷口,螢幕後的每個人,也都跟自己一樣,有著獨特轉屬於他的生活情境與經驗,我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事,可能就觸動到他的內心,牽動到傷口而引發憤怒情緒,也不是誰對誰錯,就是感受不同而已。

若是一直陷在對錯,很可能會在過程中承受不必要的傷害。

不然就是不去在意和理會,當作是他的領域,也不失為一項適宜的對策。

憂鬱的樣子
網路的謾罵只會讓人陷入負面情緒 圖/Pixabay

麻煩奧客和怪獸家長。

他們憤怒的情緒,代表他們遇到了麻煩,但難以處理,例如與孩子的關係遇到衝突、買到故障的商品卻急著使用等等。

由此感受到壓力,陷入困境之中,然後會去怪東怪西.會將自己的問題歸疚他人,企圖緩和情緒,卻也更容易陷入情緒化思考,對於自己是否被輕視、不受尊重的反應更為強烈。

面對這樣的人,如果陷入對錯之爭就會沒完沒了,這種時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傾聽對方的困擾,對方的氣勢也會跟著減弱。

對於情緒化的人,一定要放下對錯之淨,不是要承認自己是錯的,而是不再把問題圈定在誰對誰錯的範疇裡。

暴怒的廣泛性發展障礙者

這是指智能上沒有障礙,但具有某些發展障礙,或偏執特性,會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其他事物,當受衝擊就反擊。

對方的行為不會改變,如果無視他們,可能因為自己被否定了而大發脾氣。
此時,就要順著他們堅持的邏輯進行討論,就會發現他們很有力量,理解他們的特質,讓他們展現力量。

這個用在固執的人身上也很適用,他們就是堅持要做這件事、要用這個方法,沒得商量,也不能打折扣,與其各執一方僵在那哩,也可以換個想法,他們會這樣其實背後都有原因,或許是發展障礙、或許有過去創傷、並不是要跟你作對。

釐清界線、放下對錯,與他人的情緒和平共處

面對這5種情境,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原則不外二個:

一個是「釐清界線」:對方的思考方式與情緒,都是來自於他自己的生活脈絡與立場,他會說出什麼話,有什麼行為,都僅屬於他的範疇。會受到情緒衝擊,就是讓他侵犯到我們的領域,但我們不能干涉、也無法改變他,只要知道這只是對方領域就可以了,不代表我的領域也要如此。

另一個是「放下對錯」:延續上面,對與錯都來自於個人的價值與經驗,所以,每個人都不同,他從他的角度說我們是錯的,但錯我們的角度卻可能剛好相反。但也不用硬要說服對方,只要知道這是他的領域所做出的判斷就好了。

如此一來,對方的情緒就是在對方領域翻騰,而自己的波浪則成為一圈圈的漣漪,慢慢淡去。

書籍介紹

書名: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停止情緒化思考、不再與對錯拔河,從此擺脫「地雷型」人設!

作者:水島廣子

譯者:楊詠婷

出版社:仲間出版/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12

延伸閱讀

7個思考習慣,化解情緒化思考~「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讀書筆記#1

那些傷人的話都不是真的|感受自我肯定的心情,接受原本的自己!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