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樓上有佛堂,你想去嗎?」不期而遇的人生金句#12

「我們樓上有佛堂,你想去嗎?」

很簡短的一句話,卻讓我覺得好有社工專業。

菩薩
佛堂的菩薩 圖/Pixabay

簡短,卻充滿社工專業的一句話

從聽朋友哪裡聽來的,講的是在醫院社工的一小段服務經歷。

在醫院急診室裡,有一位因車禍受傷陷入昏迷的孩子,正吊著點滴躺在病床上,情況看起來不太樂觀。

倚靠在床邊的是孩子的媽媽,一邊輕輕摸著他的頭,一邊給他打氣,反覆說著

「你要加油,你一定會好起來的。」

「不要怕,要勇敢,媽媽會一直在你身邊。」

「等你好起來,我們全家再一起出去玩…」

媽媽陪著孩子的時候,有一位醫院社工師靜靜地站在旁邊,一句話都沒有說。

大約過了5分鐘,媽媽緩緩坐了下來,旁邊的社工才緩緩開口說「我們樓上有佛堂,你想去嗎?」,媽媽愣了一下,有點意外地看著社工,點了點頭。社工就領著媽媽上樓過去。

媽媽到了佛堂,就跪在菩薩像前,開始頂禮膜拜,不斷向菩薩祈求孩子能平安康復,並喃喃說道,如果菩薩讓孩子能夠順利康復,她願意天天鮮花素果供奉菩薩,之後,就在佛堂稍稍靜心坐了一下。

過程中,醫院社工師仍舊一句話都沒有說。

半小時後,社工才陪著媽媽回急診室。

回到急診,媽媽對社工說,謝謝她剛剛帶她去佛堂,她覺得好多了。社工也沒說什麼,輕輕地跟媽媽說,她在社工室,有需要都可以來找她。

一句話、一個小動作,都是專業展現

事後,社工說,她對媽媽並不熟悉,也不太知道她的狀況,從表面看起來,應該是處在一個很焦慮的狀態,說什麼也不一定有效,才靜靜地陪伴在旁邊,藉以傳達關心與支持的態度,又不至於干擾到她,去佛堂則是因為看到媽媽手上有戴一串佛珠,才想說試試看。

聽完朋友的分享,突然覺得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充分表現出社工的專業。

介入協助時,不論說不說話、說什麼話,都有許多考量與評估在裡面,並能仔細地觀察個案及家屬當時的狀態,包含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才能提供適合的協助。

社工專業的養成,從學校畢業後,還需要長期的實務經驗累積,才能真的好好幫助個案,也才能陪伴每一位個案及家屬走過困境,讓社會變得更好。

社工低薪高壓,願意從事社會工作的每一位社工真的都要好好珍惜,也都值得好好珍惜。

延伸閱讀

神早已為每個人寫下病歷簿?【神的病歷簿】讀後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