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病歷簿》這本小說讀完快二星期了,卻遲遲沒有寫讀書心得,就是懶病發作。
今天剛好有事請假一天,也稍微沉澱一下,不過就是寫一篇讀書心得,拖這麼久,都不知道可以看幾本書了,沒靈感的話,就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吧!
神的病歷簿!神也會替人看病嗎?
剛看完小說,準備要把書放回書架的時候,不經意看了看封面及書名,才發現原來封面的圖畫這麼有巧思,把主角、他的娘子、醫院、還有當地的風景名勝等,都畫進去了,而且是很可愛的清新風格,超喜歡!
餘光瞥到書名,原本不以為意,卻閃過一個念頭,故事的主角是醫生沒錯,但他並不是神,故事中也沒有特別提到什麼跟病歷有關的東西,為什麼取名為《神的病歷簿》?
不知道作者或導讀有沒有解釋過,但我沒有查,就用自己的想法解讀吧!
書中有提到一個跟雕刻有關的小故事,大概是這樣,這個雕刻的人在雕一尊佛像,一刀下去就刻出眉毛,下一刀就刻出鼻子,旁邊圍觀的人就這樣形容,他並不是在雕刻,而是原本就在把木頭中的佛像挖出來。
主角身為醫師,被這個故事震攝到,他覺得行醫也是如此。
認為醫療可以延長生命,是傲慢的想法,其實,壽命早就已經註定,醫療只是雕刻掉多餘的地方,讓生命少一點阻礙而已。
所以,書名《神的病歷簿》,是在表達每一個人的生命與際遇,神早就已經安排好了,會遇到什麼病,也都早已經在祂的病歷簿上,醫療的過程或許就是把病歷上髒污的地方擦乾淨,好讓這個生命歷程可以更完整。
主角說,這種想法有些人會覺得太無力,但我覺得這已經很棒了吧!
像我們當社工,有時候也以為在改變個案的生命,幫助他跳脫現在的困境,就很用力去連結資源,拼命勸他改變想法,鼓勵他要打起精神,參加什麼團體呀!申請什麼補助呀!要去工作呀!尤其是滿腔熱血的年輕社工。
但說真的,發生在他生命中的,都是他自己在經歷,每個行動或決定是好是壞,旁人無從評論,7-我們的介入有時候有用,有時候沒用,並不一定取決於社工處遇,更多是有沒有跟他的生命搭上線。
當社工,與其說助人、說改變、說充權,我比較喜歡說支持、說陪伴,一起走一段路,走在神寫在他的病歷簿上的路。
當然啦!遇到緊急的、危及生命的,那就要強制介入了。
這樣說起來,會不會比較像生死簿!
在一般人眼中的怪人,在你眼中呢?
書中的人物,包含主角,都是一般人眼中的怪人,但你覺得他們是可愛還是可怕呢?我想應該都覺得他們很可愛吧,有的都是真實善良的那一面。
但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些人呢?怪怪的畫家、怪怪的研究生、怪怪的醫生,會不會有點怕怕的?
這樣的反差,就是看人的角度與評價,光鮮亮麗的、氣質出眾的總是比較討人喜歡,但那不過是一個面向而已,並不代表整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自己好的一面。
再更進一步說,不管是從哪個面向,也都只是在你的脈絡中,從你的眼中的評價,不能代表其他人,更不能代表他就是這樣。
怪就怪呀!誰跟誰會是一模一樣的呢?誰又跟誰會討所有人喜歡呢?
正字另解:一與止,代結論
主角的名字叫栗原一止,他的想法有點反抗世俗的主流,明明可以去大學醫院學到更精深的醫術,偏偏要窩在二線醫院,不思積極向前,卻在原地踏步,這是對還是錯呢?作者很巧妙地重新解讀「正」的方式,傳遞他的想法。
一般主流對「正確」的想法,應該要目光遠大、向未來勇往邁進,大步向前,不能停留在原地蹉跎不前。前一陣子,有一個電子業老闆講的「Run, don’t walk」,恰恰是這個觀念的最佳寫照。
作者卻說「正」是由一跟止結合起來的,「一」代表自心本性,「止」代表停下腳步挖掘內心真正的想法。應該要回歸自我,跟隨自己的內心,這才是他覺得的「正確」。
這也很符合佛家的說法,每個人都擁有自心本性,本自俱足的慈悲、智慧、清淨,只是蒙上灰塵泥土,而看不到原有的光芒,所以,一切不從外求,而是回歸內心。
當心裡覺得迷失、困惑茫然的時候、倉皇失措,被瑣事牽絆的時候,沒關係!停下腳步,回來自己的內心找尋答案吧!
書籍介紹
書名:神的病歷簿
作者:夏川草芥
譯者:劉子倩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