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會在不預期的場合,例如跟朋友閒聊、看電視、坐公車、滑手機,偶然聽到一句話,就突然讓人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或是讓人內心悸動不已、感動萬分、或是讓人開懷大笑、一掃陰霾。
可是過個兩三天,當初的感覺過了,可能就慢慢淡忘了,似乎有點可惜,就來把這些話記錄下來吧!人生或許就因此而所有改變。
當時做得到的決定,就是最好的決定
這句話是去參加一個課程聽到的,老師分享疫情嚴重的那一段時間,在疫情的壓力下,每個人在生活、工作、課業上或多或少都會有遇到兩難的時候,但仍必須做出一個決定,因此得犧牲些什麼、不得不放棄些什麼,當時左右為難的情緒,可能延續到現在,如果結果不如預期,更是會讓人感到悔恨,怪自己怎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害到自己也害了別人。
老師舉了一個例子,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有些日照中心為了避免群聚,選擇暫停中心的服務,因為長輩們也沒其他地方可去,就只得待在家裡,少了日照中心的各種活動,沒了與其他長輩的交流互動,也沒有專業人員的服務與評估,等疫情過去,有些長輩回到日照中心時,功能都已經退化了。裡面的工作人員常會後悔當初暫停服務的決定,甚至怪罪自己是不是不夠勇敢,在疫情前選擇退縮,應該要堅持持續服務才對。
老師也沒有直接跟他們說怎麼樣是對的、怎麼樣是錯的,也不是一開始就安慰他們,勸他們想開一點,不要什麼都怪自己。
而是拋出這句話,讓他們自己回頭想想當時的情境,他們做出決定的考量是什麼?他們的出發點是什麼?他們還有其他的選擇嗎?其他選的結果一定會更好嗎?
其實,後悔通常都是因為事後的結果比想像更糟,或發生意料之外的問題,用事後的結果,來否定當時的決定。
但事情的發展總是難以預料,誰能在兩年多前就知道,疫情會拖這麼久,會帶走這麼多寶貴的生命,會對每個人的生活造成這麼大的衝擊,如果用這個結果怪罪當時的決定,似乎也太強人所難了,
事實與結果本身沒有對錯,有對錯的是人的判斷與感受,就看自己如何看待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