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盜墓筆記的事前準備
因為膽子很小,凡是殺人的、驚悚的、懸疑恐怖的小說,要看之前都會考慮再三,除了小說,恐怖片我也盡量不看,那借這本書回來做什麼?找自己麻煩嗎?主要是衝著它的名氣吧!這麼有名的小說,總得要沾上一沾,不然覺得有點可惜。(從圖書館預約到拿到書,可是足足等了一個月。)
這次看之前就特別問老婆說,晚上看這本小說會不會怕,會不會睡不著,老婆說她很喜歡看這種類型的,她不會怕,但她的意見嘛!感覺敷衍成份居多,僅供參考,可信度不高,還是找個白天看吧!
所以,這兩天趁著陪老婆來宜蘭擺攤,就挑了個大中午,找了一家速食店,選個到處都是人的地方來看這本書,總是要先做一些準備嘛!
從12:00坐下來開始看,看完的時間是14:20,看完目前心情還算平靜,可以正常運作,沒有什麼後遺症,晚上回家可能需要再觀察看看。
順帶一題,要好好稱讚一下這家店,店員人很好、地方乾淨、位子好坐,沒有吵死人的音樂,重點是有「插座」,可以坐上一整天,既然這個地方這麼舒適,就順便在這裡寫一下讀後感。
古文物的價值:把歷史與我們連結在一起
分享這種類型的小說,最忌諱的就是暴雷,所以,這裡不聊內容劇情,也不聊心得感想,那要聊些什麼呢?
聊聊歷史跟我們的關係吧!無論盜墓或是考古,目的都是要找挖掘古代的文物,那這些文物為什麼有價值?
其一,文物承載著是古人的智慧結晶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其二,文物不同程度為我們揭開古代的神秘面紗,解開許多迷團。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看著具象的文物,想像我們與古人都曾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把我們跟過去連結在一起,滿足人們對於過去的想像與嚮往,增加對於歷史的認同。
但與歷史的連結與認同,不僅只靠文物,更多地是自然而然的,從父母、祖父母傳承而來,從地緣關係接觸而來,但進一步深入來看,其實是被統治者有刻意地灌輸而來,像現在的歷史課綱就是如此,認同中國?還是認同台灣?不過,這也不是現在才這樣,從古自今皆是如此。
我們是中國人?台灣人?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在錯綜複雜的歷史淵源糾葛中,總找得到可以支持自己的歷史,也總能兜出成一套自己的詮釋。
儘管自己覺察了這一點,已經形成的認同感也難被輕易改變,要把中國當成外國,把孔子當成外國人,總是覺得彆扭,我們不是一脈相傳的嗎?
結論:沒事想太多
你要怎麼看盜墓筆記呢?像達文西密碼一樣是外國懸疑驚悚小說嗎?還是本國歷史懸疑小說呢?就偷渡「華人文化圈」這種不三不四的觀點吧!我們繼承了這些文化、文字、語言,但不涉及國家認同。
哪有可能?
扯了一圈,談古董,看錢比較實在!看小說,看爽比較重要!
哪來這些多愁善感呀。
是要不要繼續看第二集呢?這個應該才需要好好考慮吧!
書籍介紹
書名:盜墓筆記之七星魯王宮
作者:南派三叔
出版社:普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