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歷史的讀法與價值

這本書的作者是台大歷史系的呂世浩教授,因為自己對春秋戰國的歷史也滿有興趣,看到書評的推薦,就買回來看。

讀完後,對於歷史有重新的認識,不在只是記憶人名、年代、地名、事件,當故事書一樣,看個熱鬧精彩而已,也更體會到讀歷史的方法及價值,也開始將歷史與自己的生命經驗連接起來。

這一系列到目前總共有4本,也都非常推薦,對於自己的眼界及思辨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以下分享三個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

秦始皇 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封面

培養讀歷史的思辨能力

從讀歷史中訓練思辨的能力,練習思考,而非一味單向接受課本的答案,從中提煉出智慧。

呂教授教了一個最簡單的方法,讀到這些歷史人物遇到重要關頭時,先不看結果,而是把書蓋起來,想想看他所處的情境、有什麼籌碼、會怎麼思考、做出什麼行為,試著把自己帶入其中,想想換作自己會怎麼處理,再跟歷史人物對照,看看他們的決定是什麼?結果是成功或失敗,自己跟他們的差別在哪裡。

例如,白起在長平之戰後,殺了趙國數十萬降軍,俗話說殺降不祥,換作是自己,有更好的做法嗎?不殺,一個選擇放回趙國,那不就白打了,傾全國之力,也沒有削弱趙國的國力。

另一個選擇是帶回秦國,不論收編為秦軍、發配邊疆、種田等等,都是養虎為患,三不五時作亂造反或是跟關外六國裡應外合不是更糟?想想白起應該陷入兩難當中。而秦昭襄王的態度呢?沒有上面的同意,白起敢做出這個決定嗎?當然,白起最後選擇殺降,扛起千古罵名。

自己在想,有讓他們喪失戰力,又不殺他們的可行做法嗎?而同樣的,項羽在鉅鹿之戰後,也殺了數十萬秦國降軍,換做自己,又有更好的做法嗎?歷史有好多可以好好動腦的問題!

張良的「忍讓」與「爭先」

這一段中,舉了張良跟圯上老人高手過招的例子,告訴讀者如何思辨,在每一個選擇點,停下來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張良會怎麼做,再對照張良的反應與行動。

也帶出一個成功的重點,就是「忍讓」與「爭先」,要能夠勝過對手的必勝妙招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搶得先機,他快,你比他更快,他想的到一步,你比他多想一步,但這要怎麼樣才能做到?

張良跟老人約一大早見面,前兩次都比老人慢,第三次乾脆在前一天深夜就到,這樣就立於不敗之地,就算老人比他早,也不能說張良遲到,因為總是早於約定的時間,這就是搶先機。

但只是這樣的「先」也只是不敗,不能保證成功?絕對的先,應該是要「出其不意」,對手想不到你會這麼做,而無法準備,這樣才是真的搶得先機。

這就得用到「忍」的功夫,靠著忍讓對方鬆懈、讓對方麻痺、讓對方覺得你沒有能力、沒有企圖,等到對手不把你當一回事時,再出其不意出手,獲得最後勝利。

歷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勾踐臥薪嘗膽、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司馬懿裝病騙曹爽等等都是,一忍到底,在對方完全失去戒心後,再出其不意大舉反攻,取得勝利。

秦始皇的成與敗

秦始皇滅六國,天下歸一,這是曠古鑠金的功業,為什麼他能成功呢?又為什麼短短15年秦帝國就滅亡了呢?呂世浩教授帶領讀者探究秦始皇的思維與心境,透過對秦始皇心態與行為的分析,教讀者閱讀歷史的方法,怎麼從閱讀的過程中,練習思維,擴展視野。

從心態分析,秦始皇成功的方法,一個是對於成功的堅定心態,為達目的,可以壓抑自己的情感與本性,一忍到底,而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理智高過情感。

秦始皇13歲就即位,在親政之前,忍讓呂不韋獨攬大權,也忍讓嫪毐禍亂后宮,忍了十多年,讓他們不覺得秦始皇會威脅到它們的權力,等到羽翼已成,再下手除掉他們。

另一個例子,則是鄭國渠,秦始皇發現鄭國渠是韓國疲秦的計策後,盛怒之下,下了逐客令。要知道,秦國之所以能強大,少不了關東六國的人才助拳,像是商鞅、張儀、范雎、李斯等都是外國人,卻也傾盡全力為秦國出謀劃策。

以秦始皇的絕頂聰明怎麼會不知道,也就趁著李斯的諫逐客書,順勢下台階,繼續任用外國人,而且也繼續完成鄭國渠,讓關中成為千里沃野。

可以看到秦始皇就算情感上有不滿、憤怒,但都向理智退讓,由理智做主,才能慢慢前進,完成統一大業,達到人生的巔峰。

既然是巔峰,接下來就要開始走下坡了,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驕傲與貪心,而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理智被蒙蔽了,任由情感主導一切。

想想秦始皇真的相信人可以長生不老嗎?如果真有長生不老,他的祖先還在當家,怎麼輪得到他做皇帝,這麼簡單的道理,秦始皇不會不知道,但對於長生的貪念勝過了理智,才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到處巡遊,還安排術士出海尋長生不老藥。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不顧天下疲蔽,築長城、阿房宮、陵寢、直道等一大堆,以他對國家統治的經驗,他不知道人民受不了嗎?但因為驕傲勝過了理智,還是堅持要蓋這些宮殿、建築,來彰顯他的至高無上,不管天下早已民不聊生,就算長子扶蘇勸諫,也被他趕到北方守匈奴,任由情感洪流為所欲為。

pexels diana 4445241 1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結語|情感與理智的拉扯

歷史的價值就在這裡,無論背了多少人名、地名、事件,重點還是能不能從歷史中增加思辨的能力,提煉出人生的智慧。從秦始皇的成敗中,可以學習到的就是控制情感與理智的重要。

在你氣到想拍桌的時候,能不能想到秦始皇為了自己的理想,忍住自己的情緒,作出有利的選擇。

當你志得意滿的時候,能不能想到,秦始皇就是因為驕傲,才導致後面一連串的錯誤與失敗。

其實,人的行為總是在情感與理智間徘徊,有時候理智獲勝,但大部分都是情感獲勝,而古人的遭遇在在提醒我們,情感超過理智的都不免遭遇失敗,只有理智超過情感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知道不難,難在實踐,連站在頂點的秦始皇都做不到,還能不時時警惕自己嗎?

從小事開始吧!讓理智做主,別讓情感綁架了自己。

tug of war geda594723 64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