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秋|20世紀的開端,烽火下的人生旅程

帝國之秋上下二冊

這部小說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歐洲,分上下二冊,加起來應該超過1,000頁,看起來雖然有點厚,但跟那些連載不完的比起來,也不算什麼就是了,而且故事很精采,不用擔心看不完,可以放心翻開來看。

「帝國之秋」與「巨人的殞落」:一部小說,二種書名

這部小說的原名是「FALL OF GIANTS」,台灣翻譯是「帝國之秋」,對岸則譯作「巨人的殞落」,是肯.弗雷特「世紀三部曲」的第一部,還有另外二部曲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為背景,本想說乾脆一口氣看完三部,卻發現居然只有簡體版,沒有繁體版,也才注意到譯名的不同,一開始還以為查到作者的其他小說呢!不知道大家偏愛哪一個?可以邊看邊慢慢體會。

附上相關連結:簡體版譯名巨人的殞落

20世紀初的歐洲,山雨欲來的陰鬱

20世紀初的歐洲,情勢風雲詭譎,似乎籠罩著一團迷霧,看不清未來的走向。

孤懸海外的英國,率先開始資本及工業的發展,隨之人權的種子也漸漸萌芽,工人開始爭取勞動的權益,女性也不再是無聲的二等公民,只是貴族們仍然緬懷者日不落國的榮光,自以為仗著先祖遺蔭,能阻擋人權的伸張,卻只是在在顯出不合時宜的滑稽。

遙遠的東方,俄國表面上開始了現代化,有工廠、有槍砲,不過,骨子裡還是封建國家,權力與財富在貴族與平民之間,橫亙著不可跨越的鴻溝,階級間的矛盾與衝突也日益激化,革命黨人伺機而動,看似強大的外表,早已危機四伏,搖搖欲墜,但沙皇與貴族似乎渾然不知,或不敢面對,直到無法挽回。

身處歐洲中心的德國,普法戰爭後,國力蒸蒸日上,有秩序、有規劃地發展,國力隱隱超越其他諸國,亟欲對外擴張的野心,也成為歐陸各國不得不提防的對象。

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實力漸成,一面想插旗歐洲,攫取海外利益,建立新的國際秩序;另一面又想獨善其身,不被捲入歐洲的紛紛擾擾,該選哪一邊,內部就爭論不休。

身處這樣的時代中,無論是個人,甚至是國家,都無法自外於時代的巨輪,不情願地遭其擺佈。

pexels simon berger 1183099

風吹草低,隨著時代的風擺動!

個人從來都不是自己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無論願不願意,就是被時代的力量牢牢壓著,無處可逃,故事裡都是這樣的可憐人。

英國傳統的貴族,身上流著祖先高貴的血統,堅守貴族有點過時的美德,擁有大筆土地與財富。在新時代卻被傳統的觀念束縛,極力想保有貴族的榮耀,卻一再被挑戰,結果被逼得節節敗退,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尊嚴。想阻止俄國的革命,也只能偷偷的在陰暗中攪弄風雲,哪裡還有日不落國的榮耀呢?不過,至少身在英國,頂多喪失權力,不像俄國的親戚,連命都沒了!

被貴族始亂終棄的女管家,貴族婚姻不諧,找個安慰理所當然,若想飛上枝頭也是妄想,迫於現實,就算貴族想維繫這段感情,也是有所不能,無可跨越的是代代相傳的血統。

一個礦工,全家都礦工,全鎮都礦工,從小就準備當礦工,也順利成章當上一個礦工,十幾歲就下礦坑,除了挖還是挖,打仗就從兵,慢慢展露頭角,時勢到了就來參加選舉,也是節節高升,在時代的進程中高升。

兩個相愛的人,因為國家的衝突,被所有人反對,只能偷偷摸摸的來,天天膽戰心驚,想在一起,又怕耽誤對方,戰爭爆發後,連通的管道都斷了,想見而不能見的煎熬,教人怎麼過日子。

一個美國外交官,一心想讓美國參與歐洲之中,進而建立新的和平與秩序,有沒有成功是一回事,但是他的行動,對外交情勢的形塑,都微不足道。

俄國的農奴之子,工業化後,就到工廠做工;戰爭開始了,就被抓去當兵;革命開始了,又被捲入革命,一起推翻沙皇與貴族;然後,革命人內部也有分歧,沒錯,又陷入權力的你爭我奪的權謀算計中,哪一件是他自己想做的?也不是沒有,只是陰錯陽差沒成功而已。

故事龐大,還有其他還有很多人物,但也都無一例外,如同時代洪流中,載浮載沉的小船。

農場 edited

摸索中,找出自己的路!

俯視整個時代,每個人都是時代的一顆棋子,想擺哪就擺哪,從棋子的角度呢?沒有想著仰望時代垂憐,管你什麼世道,我要生存、要愛情、要自由、要平等、要未來,那怕要我付出一切,被擺佈嗎?別傻了,我這一生可精彩著呢!

女管家雖然被始亂終棄,但也拿了一筆錢,到倫敦生下孩子,趁著戰爭做紡織,存了些錢,女人撐起半邊天,也該有一席之地,女性也要有投票權、參政權,或許不是靠我一人,但有我一份力,我也能男人平起平坐,拋棄我的貴族先生請讓讓,別擋到我的路了。

我是礦工,也是士兵,然後升上士官,我也有人權,貴族不就是血統而已,論能力還差地遠了,你可以打壓我,但若殺不死我,就還有希望,憑著信念與信仰,贏得選舉,也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一對夫妻雖然被戰火分隔兩地,難道不能去第三地相會嗎?抓住機會,在瑞典一吐相思。戰後,我們還是能在一起,戰爭什麼了不起,家族反對又怎麼樣,小倆口過自己的生活,儘管不富裕,但是相互陪伴支持,總有一口飯吃。

美國外交官,我就是盡力斡旋,盡力溝通,身為總統的幕僚,就是要為總統分憂,貫徹總統的理念,國際聯盟雖然不成功,那是國際秩序的開端,不然哪有現在的聯合國及一大堆國際組織,成功或失敗,那本不該是問題。

農奴之子不是混渾噩噩過日子,俄國不行,那就去美國,聽說那裡處處是機會,也沒有貴族欺壓,只是最後出了點狀況,參與革命,雖然身不由己,但母親死前對美好未來的期盼,一直在我心中,建立吃得飽、穿得暖的國家,是責無旁貸的使命,無論革命如何發展,理想始終不變。

生命不是沒有出路,認真活著就是成功,如果時代的宿命不可避免,那也不需怨天尤人,大嘆生不逢時,其實也不是不行抱怨悲觀。畢竟,我的人生、我的選擇、我的未來、我的路,旁人無法替代。

pexels matheus bertelli 8533826

結語

然而,歷經戰爭,終於回歸和平,眾人開始新的生活,看似美好,也暗潮洶湧,國際依然紛紛擾擾,期盼的未來不是和平,而是20年後更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多少慘絕人寰,熬過一關又來一關。時代風雲席捲而來,但人們也會展現出力量與價值,只是故事人物如果知道20年後的未來是這樣,不知做何感想!題外話,哪個出版社行行好,趕快出版第二部及第三部的繁中板吧!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