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直覺偏誤:第六種~第十種
這一篇繼續介紹第六~第十種直覺偏誤
第六種:概括型直覺偏誤
我們誤把多個事物、人或國家歸為一類,假定同一分類下的所有東西或人都很類似,但其實他們大不相同。
也就是我們抓了幾個特例,就套用在整個分類上。例如在美國人眼中,亞洲人都差不多,中國、日本、韓國、台灣、泰國等等,可都各有特色,完全不一樣。不然,難道美國、英國、法國都是白種人,他們是一樣的嗎?
作者還提了一個很有趣的觀察,有研究說非洲國家的生活模式都一樣,是受到宗教及文化的影響,但其實不然,在深入分析後發現,貧富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人們生活模式的最主要原因,其實不是他們的宗教、文化或所居住的國家,而是他們的收入。
偏誤原因及扭轉方式
時時質疑你的分類:尋找同一類別的相異之處,不同類別的相似之處。
當心特例:不要把特例當一般,別從個別的狀況套用到一個群體或全部的群體。
第七種:宿命型直覺偏誤
認為固有特質決定了個人、國家、宗教或文化的命運,事情會是現在這樣,背後有無從擺脫的命定理由,事情向來如此,永遠不會改變。
事實上,西方社會與文化會變動,非西方社會與文化也會變動,通常遠遠更快,沒有永遠不變固守的。
或許出於優越感,很難接受非洲有可能趕上西方,覺得只是短暫的好運,轉眼又會陷入命定的窮困與烽火。也無法接受西方的停滯,認為應該持續進步,兩個想法都是錯的。
台灣不也是,總是對原住民有難以改變的刻板印象。
偏誤原因及扭轉方式:
察覺改變:緩慢改變不是沒有改變,社會與文化始終在變動,即使是很小的改變,也能慢慢滴水穿石。所以,別對微小改變嗤之以鼻。
樂於更新知識:在社會科學領域,連最基本的知識都轉眼過時,就像牛奶和蔬菜無法長期保鮮。蒐集文化改變的例子,質疑今天的文化不會跟昨天相同,也不會跟明天一樣。
第八種:單一觀點直覺偏誤
對於某單一肇因及單一解方的喜好,當做終極原因來看待。(有點像同溫層的概念。)
書中說到,通常當你專精某一個領域時,就習慣用這個領域的想法來解釋遇到的所有狀況,設法讓得來不易的知識與技能有用武之地,連其實派不上用場的地方都想插手。
事實上,所有的解方都能解決某些問題,卻無法解決一切問題,最好是能從各式各樣的角度觀看世界,並對其他領域的想法抱持開放的態度。
別對專業以外的領域撈過界,對不懂的事物要虛心,同時也要留意,別人的專業也有局限,你同樣得小心。
偏誤原因及扭轉方式:
世界上沒有單一解方,醫療不是、自由市場不是、民主也不是。
第9種:怪罪型直覺偏誤
替某件壞事找出簡單清楚的原兇,我們因此常誇大特定個人或群體的重要性,無法妥善依事實理解世界。沈溺於過於簡單的指控,沒看見更複雜的真相,沒留意對的地方,也就很難解決問題。
這個類型的偏誤,一般人應該都不陌生,當工作或任務出紕露時,在檢討會議上,最常見的處理方式總是找人究責,所以相關的人的怕被懲處,反應就是盤算怎麼推卸責任,錯都是別人的錯,等到找出戰犯後,真正的問題就被擱在一邊了,所以,問題仍然是問題,並沒有被揭開、沒有被解決。
偏誤原因及扭轉方式:
尋找原因而非戰犯:當壞事發生時,別找特定的個人或群體來怪罪,而是想到這背後可能不是有誰故意為之,轉為把精力放在環環相扣的各個原因或整個系統。
尋找體制而非英雄:當有人自稱促成什好事,你要想一想是否沒有特定的誰做了什麼,這件事仍會發生,你要給整個體制一點掌聲。
第十種:急迫性直覺偏誤
「立刻行動,不然就沒機會了」,在這樣的狀況下,很難妥善思考,導致匆促做出決定。
這個跟恐懼性直覺偏誤有點像,害怕的東西就是「錯過時效」,然而,事情幾乎從來不是這樣,幾乎從來不是那麽迫在眉睫,非得當下決定,非得馬上擇一不可。
況且急迫會帶來壓力,放大直覺,讓想法難以控制,讓分析難以進行,害我們太快驟下決定,害我們還沒想好就行動。
另一方面也可能招致失信,相信那並非不確定的遙遠風險,而是確實迫在眉睫,久而久之我們會對真正的危機感到麻木,就像狼來了的故事。
偏誤原因及扭轉方式:
不應該創造恐懼,也不應該誇大,要呈現真實的數據,堅守數據,依數據行動,而非出於直覺或恐懼。
結論:面對未來危機,首先要尋找真確性
書中在介紹每一種直覺偏誤時,都有舉出實際的例子佐證,證明不是信口開河。而且也都出了一些有關世界現況問題,讓讀者回答,有興趣可以試著回答看看,你覺得最不可能的,通常就是正確答案。
作者實地測試的結果也雷同,受試者大部分都答錯,反映我們很容易受到偏誤與成見影響,而對這個世界有所誤解,就算是聯合國的專家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些偏誤不只發生在對於世界的認識,也實際發生在你我周遭,面對家人、工作、生活,不論事件大小,我們曾多少次因為恐懼、因為刻板印象、因為怕來不及、因為卸責、因為只看片面,而做出錯誤決定,事後才後悔不已?
所以,當我們做決定之前,可以自我檢視,自己對於這件事的瞭解,真的有數據及明確的事實嗎?還是出於猜想而已?如果是後者,那麼請先等一等,緩口氣,把事情搞清楚再進行下一步吧!
回到書中,最後,作者提出為全球的5個危機,分別是全球傳染病、金融崩潰、世界大戰、氣候變遷、赤貧。
要如何解決這些危機,無論是誰都提不出真正可以一勞永逸的方法,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減少直覺偏誤,看到事情真正的狀況,好好蒐集數據、仔細研究、穩健執行,避免激進行動,雖然逐步行動所獲得的實際成效可能並不明顯,看似不夠大刀闊斧,卻通常更為有效。
但冷靜想想,如果我們對身處的世界充滿誤解,那又如何能真的解決問題,用了錯誤的方法,結果也只是讓問題更嚴重而已。
回到一開始,你覺得世界比以前更好?還是更壞呢?
好與壞是個人的價值觀,重點在於「扭轉偏誤,直指核心真相」
面對目前的疫情危機,讀完這本書後,我們應該更有信心!
書籍介紹
書名: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得美好
作者:漢斯.羅斯林、奧拉.羅斯林、安娜.羅朗德
譯者:林力敏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7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