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振乏力的現在
不知道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跟我有一樣的困擾,老覺得工作提不起勁。
最近這一陣子,工作超忙,臨時突發的工作接二連三,主管交辦的工作也是一件接一件,又催個沒完,加上原本既有的業務,真的讓人喘不過氣,但在以前工作多歸多,就是一樣一樣來處理,總可以慢慢消化,但現在卻看著這些工作業務直嘆氣,遲遲沒有下手,只想等下班、等放假回家休息,倦怠的不得了。
躺平總不是辦法,還是得面對,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就翻翻書找些資料,看看有沒有解決的方式,或許有些可以用在自己身上,讓自己能有所省思,早點走出倦怠的困境,以下就是彙整有關工作動機的理論。
工作動機:內在動機VS外在動機
內在動機:工作動機來自於自己內心的意願與熱情,例如你覺得工作很有趣、很有意思、做起來很開心,能從中有所收穫與成長,感覺到自己的價值,不必別人要求,就會很認真、積極地投入工作。
外在動機:工作動機的來自於外界的刺激,由外在因素來決定自己是不是要做這個工作,外在因素的範圍很廣泛,包含公司制度、主管壓力、自身家庭或社會結構等。
正面的刺激像是工作收入高或獎金多、社會地位高,人人羨慕,在親戚面前講起來很有面子等,若從反面來看,就是主管高壓,不做會被罵或處罰、家中有經濟負擔,不能不工作,或是外面景氣不好,找不到其他工作之類的。
而現行大小企業的各種賞罰制度,就是以外在動機為基礎,用獎勵與懲罰來刺激工作動機。
比較好的公司會做一些使命價值的宣導,就是從建構同仁的內在動機下手。
從長期來看,只憑外在動機是不夠的,因為長期下來,獎懲會讓人感到疲勞,想要逃避,不再那麼在乎獎懲,刺激的效果就會漸漸下降。
所以,為了能夠發展出令人滿意的職涯,終究還是必須從工作本身找出價值,找到充足的內在動機才行。
結論:你工作的動機是什麼?
工作倦怠的時候,還是得先回頭看看自己工作的動機是什麼?
除了收入這種必要條件之外,還有什麼因素讓自己願意去工作?是自我成長、發揮專業、價值使命、還是與同事一起的革命情感呢?該是好好思考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