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曾苦於無止盡的比較內耗,那你是否憧憬一個沒有比較的社會~共產主義的理想生活
人的煩惱絕大部分都來自於「與別人的比較…
Vico’s Reading Corner
人的煩惱絕大部分都來自於「與別人的比較…
真正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最後體會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心靈大師」才可說是當之無愧。
自我價值也是如此,我們會覺得一個人要有價值,就是要有錢、有地位,然後被別人肯定、被別人稱讚、被別人羨慕,所以,要做給別人看,要跟別人證明自己可以做得到,但不可能每個人都肯定自己,每個人都讚美自己,所以,這麼做也只是緣木求魚。
有人喜歡翻舊帳,有人嫌別人老愛翻舊帳,大家都知道翻舊帳不好,為什麼還是這麼做呢?簡單說,就是要證明自己是對的,但結果卻適得其反,如果不想再翻舊帳了,可以試試文中的三個方法。
前幾天,同事工作上遇到一些狀況,被主管…
「無所事事」這個觀念在荷蘭早已行之有年,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NIKSEN」,大家一起來「無所事事!」
待辦清單上的每件事都非做不可嗎?有沒有哪些事情根本就不需要做,或是應該盡量少做?畢竟「習慣性焦慮」的起源就是覺得「每件事都該做」,如果能夠將不需要的事情捨棄掉,自然就能減少焦慮的產生。
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最後一回講的是如何好好運用時間來減少焦慮,簡單來說,就是在自己的時間表上安排「療癒自己的空檔」,為自己留下餘裕的彈性。
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生活品質是必須的,但當忙碌與焦慮的時候,卻變成奢侈品,追求生活品質就變成不應該或不必要的,甚至會讓人覺得內疚、有罪惡感。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格外重要,用日常的一舉一動,從外部影響內部,預防「習慣性焦慮」。
《神的病歷簿》這本小說讀完快二星期了,卻遲遲沒有寫讀書心得,心裡有點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