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調整節奏」,有辦法自己決定優先順序之後,再來可以進一步思考,這個優先順序該怎麼排呢?書中提到兩個重點:
第一、排在前面的是真的很重要?還是因為焦慮關係,逼著自己做,心裡其實一點都不想?被排到很後面的事情,是真的不重要?還是因為這件事不會讓你焦慮,而被擠到後面?
第二、待辦清單上的每件事都非做不可嗎?有沒有哪些事情根本就不需要做,或是應該盡量少做?畢竟「習慣性焦慮」的起源就是覺得「每件事都該做」,如果能夠將不需要的事情捨棄掉,自然就能減少焦慮的產生。
多做「想要做」的,少做「應該做」的事
第一個評估方式就是衡量目前有哪些是「不重要」、或是「不必要」的事」,把這些通通捨棄,或擺到後面去,而判斷標準就是自己的感受,覺得這件事「應該做」或是「想要做」?
「應該做」是指沒做到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的事或是沒做到會增加焦慮的事,換言之,就是跟外界比較之後,覺得自己不足或不安的事。
「想要做」則是沒做會覺得很可惜的事,會想辦法「看能不能做些什麼的事」。
例如學英文,如果是因為旁邊的人都在學,沒有學感覺不如別人、落後別人,那麼這件事就屬於「應該做」的事。相對,如果是自己為了以後想出國旅遊或工作、想直接讀英文小說,體會閱讀樂趣等,而去學英文,就屬於「想要做」的事。
又比如減重健身,如果是出於旁人或大眾的眼光,覺得自己胖胖的,穿衣服別人嫌不好看,別人不喜歡,應該去減重,那就屬於「應該做」的事。但如果是想要讓自己更健康,想要完成單車環島要鍛鍊體力,或讓自己賞心悅目,讓自己開心,就屬於「想要做」的事。
如果這件事對自己有重要的價值,或是自己嚮往已久的,那就去做,但如果不喜歡,是被逼的、不得已的、只是為了證明自己,那就想想如果不做會怎麼樣?要是沒什麼影響的話,那就別做了。
多做「想要做的」,減少「應該做的」,就可以減少焦慮。
捨棄旁人的眼光
焦慮的來源常常是覺得自己「不足」,並一直將焦點放在自己的「不足之處」,而是否不足,多半來自於與別人的比較,贏了怕被追過,輸了灰心難過,愈比較只會愈焦慮。
所以,這裡再次強調要以「自己」為中心,不要被旁人的眼光所綁架,不勉強自己跟別人一樣,愈少比較,就愈可以減少焦慮的產生。
但不去比較真的很難,很難不去理會社會的評價與別人的眼光,沒有人喜歡別人的指指點點。但可以提醒自己:別人的眼光「只是別人的」,沒有比較重要,也不代表全部的人;其次,成就與快樂的定義是自己給的,沒有人能替你決定你是不是開心、是不是幸福,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
總之,自己覺得重要的才是重要,其他人的想法與眼光都僅供參考。
捨棄「對方領域」
這一點跟「捨棄旁人的眼光」互為表裡,說的是不為他人的情緒與喜惡負責。
你的情緒、焦慮、喜好、成就感都應該由自己決定,他人的也是。
你不用也不能為「他人領域」負責,他開不開心、喜不喜歡那是他的選擇,不是你能操控的,如果他因為你的反應而有所情緒,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都不是你的責任,你不為討好或迎合誰而活。
扛起別人的情緒,想想會增加多少負擔,會帶來多少的焦慮。
要捨棄「對方領域」的第一步就是「區分自已領域和他人領域」,要能分辨這是對方的情緒還是就事論事的討論。如果對方總是說你不這麼做,我會有多傷心、難過,你這麼做,我會有多欣慰、開心,那多半就是對方的情緒問題,屬於「對方領域」,請務必區分清楚。
例如,你的主管臨時交辦某件業務,說你必須留下加班,完成才能離開,但你晚上有事必須趕回家,並已提出因應方式,但主管仍對此相當不悅,那你心裡要知道,事情歸事情,你主管的情緒,我無法負責。
總之,只為「自己領域」負責。
(但這裡指的都是人際互動與溝通時的行為與情緒,不是泛指所有的事,不是說你去傷害別人,還說對方傷心挫折也是你家的事,跟我沒關係,那種是霸凌,不能強詞奪理。)
捨棄不重要的請託
最後一點,要捨棄不重要的請託,不要讓別人的負擔轉嫁到你的身上,不去做不必要且多餘的事。如果不懂拒絕,那就會讓自己多出好多事情,也會增加焦慮的感受。
拒絕也是有學問題,書中提出三種聰明的拒絕方式。
一、不要讓對方覺得他的請託不恰當
不要讓對方覺得自己好像提出了無理的要求,給對方一個下台階,不然被拒絕又被批評,會讓他受到更大的打擊,產生不快的情緒。
二、把問題攬到自己身上
承上,要拒絕對方,就把問題放在自己身上,例如「自己的事情已經做不完需要別人幫忙了」、「今天感冒,身體不舒服」、「晚上已經跟別人有約了」之類的,雖然不能幫忙,但至少釋出善意,讓對方感到尊重。
三、體諒對方被拒絕的不快
對方被拒絕了,情緒也會受到衝擊而感到挫折,或許會有相對的不滿情緒,這個時候,就練習用溫柔寬容的心,多體諒一下就好了。
結論:捨棄多餘的事物,做想做的,放下該放下的。
肩負愈多,事情愈多,焦慮就愈多,但可能一大半的事情都不是自己的事,也不是自己可以解決的,卻在不明就裡的狀況下,壓在自己身上。
這一章就是幫自己的生活瘦身,把不屬於自己的都放下、都捨棄,無事一身輕,焦慮也隨之減少。
書籍介紹
書名: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摘下「窮忙濾鏡」X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
作者:水島廣子
譯者:楊詠婷
出版社: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10
延伸閱讀
當焦慮成為習慣,看似努力其實是「習慣性焦慮」在作祟!【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讀書筆記#1
舒緩「習慣性焦慮」,4個方法立刻見效!【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讀書筆記#2
調整節奏,自己決定優先順序【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讀書筆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