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應該有多深?【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讀書筆記#4

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 作者:山口拓朗
書名: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 作者:山口拓朗
內容段落
No header found

「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第4章:練出一手有深度的文章

深度的意思其實有點抽象,但不外乎幾項,如「有涵養」、「有創見」、「能旁徵博引」、「能辨別異同」、「能疏理現況」、「能指出核心」等。

但要寫出符合這些標準的文章,並不是簡單的事,在這個章節中提出4種訓練法,分別是「搜集視角訓練法」、「為什麼訓練法」、「細節描寫訓練法」及「乘法訓練法」,期望透過這幾項訓練,幫助讀者可以寫出有深度的文章,以下逐項摘要介紹:

搜集視角訓練法

文章內容如果能增加更多不同的視角,從各種角度深入考察,藉由改變視角的方式改變看待事物的方法,就能讓文章的內容更具有廣度及深度。

所以,寫作時,不能執著於單一視角,可以先嘗試探索各式各樣的視角,看看從什麼樣的視角切入會比較有趣或比要有說服力。

總之,視角愈多,主題愈清晰立體,文章也愈具可讀性。

例如去餐廳吃飯,就可以從菜單、味道、服務、裝潢、價格、人氣等不同面向切入;看電影,可以從劇情、特效、場景、票房、音樂、演員等面向介紹,就會只從單一面向介紹要有趣得多,也能吸引更多的讀者。

最後,不論從哪個視角切入都沒有對錯之分,只要用開放的心態去探索,說不定就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進而寫出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文章。

為什麼訓練法

敘述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深入挖掘「感覺」及「原因」,如果不深入挖掘,而流於表面,會讓讀者覺得空虛、不清不楚,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也就無法寫成一篇好文章。

例如介紹一部電影,只說是一部好電影,卻不說出好的感覺或原因是什麼,沒有深入到寫作的核心,也無法讓讀者認同文章的內容。

或者是介紹美食,只說餐點很好吃,卻說不出味道、口感、酸甜苦辣、視覺感受,那就算說幾次好吃,都是白搭。

但說明感覺及原因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書中說,可以藉由問「為什麼」的方法來練習,

進一步說,人的感覺是很複雜的,然而正因為複雜、正因為難以看透,才有正視自己感覺的意義,試著去釐清事物的因果關係或潛藏在背後的真正原因,也能挖掘出源源不絕的寫作題材。

當你發現真正的理由時,就能寫出真正有深度的文章。

細節描寫訓練法

想要引起讀者的興趣,必須描寫「深層」而非「表層」,太過平淡的文章,會讓讀者覺得乏味。

所以,要具備能夠描寫細節的能力,將各種感覺及想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記憶、事實、風景、模樣等)化為文字,創造真實度,讓文章變得有趣,勾引讀者的心。

例如描寫書桌很髒亂,就可以用「堆積如山的資料」、「隨意放在桌上的發票」、「充電到一半的手機」等去拼湊出來,就會比單只有書桌很亂,來得更生動、具體多了,也更有想像的畫面。

所有的人事物都可以當作練習的題目,一但養成習慣,看待事物方式就會逐漸改變,感覺也會愈來愈敏銳,以往令你毫無感覺的世界,看起來將會愈來愈真實。

書中說了一句:「所有的發現都是寶物」,發現生活中的寶物,運用在你的文章中吧!

深度
運用寫作的練習法,寫出有深度的文章。 圖/Pixabay

乘法訓練法

乘法訓練法指的是「外部題材*自己擅長的題材」,也就是去覺察外部題材的特性,從中提煉出與自己擅長題材的「共通點」,再將把外部題材跟自己擅長的題材結合在一起。

舉書中的例子:若以寫作為專長領域,結合外部題材的共通點,就能衍生很多不同的主題,

喝汽水*寫作:用喝汽水的「暢快感」與寫作結合

放假*寫作:用放假時「無所事事的輕鬆」與寫作結合

再舉書中的例子:以育兒為例

飛機*育兒:共通點就是在升空之前最費力。

氣球*育兒:注入太多空氣的話,有可能會破掉。

不過,想要從外部取得題材,必須從平常就架起天線,隨時接受可能成為題材的資訊,眼睛看到什麼東西,就去找那些東西的共通點,練習自己的察覺力。

學會這個訓練法之後,就會有源源不絕的題材,產出無窮無盡的文章。

總結:具有深度的文章的需具備4項要素

  1. 多元視角
  2. 探索感覺與原因
  3. 描寫事物的細節
  4. 結合外部題材的共通點

後面還剩兩章,讀完再來分享囉!

書籍介紹

書名: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

作者:山口拓朗

譯者:劉格安

出版社:臉譜出版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8

推薦閱讀

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寫作!【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讀書筆記#1

你寫的文章,別人看得懂嗎?【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讀書筆記#2

有理有據,讓讀者都點頭!【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讀書筆記#3

發表迴響